112-2 本課程以介紹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心性修練方法論為目標,從孔子、孟子、大學、中庸開始,兼及老子、莊子、六祖以及程朱與陽明,涵蓋了儒道釋三家有關心性修練方法論的最重要內容。
教授時強調仔細而深入地閱讀原典,配合相關經文與重要註釋及研究以瞭解其涵義。同時鼓勵同學練習這些心性修練方法,以獲得更進一步的知識,乃至幫助解決自己的身心問題。
指定
朱熹,《四書集註》(
https://ctext.org/si-shu-zhang-ju-ji-...
王陽明《傳習錄》(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
錢穆,《中國思想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
錢穆,《人生十論》,臺北:三民,2018。
參考
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臺北:蘭臺,2001。
錢穆,《朱子學提綱》,臺北:三民書局,1971。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1987。
吳展良,〈符契於聖人之心:朱子以生命解經的過程及其中心目標〉,《現代儒學》第一輯,北京:三聯書店,2016年12月。
吳展良,〈實踐與知識:朱熹的早期學術取向析論〉,《九州學林》2010.春夏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以上文章均可見於Academia.edu)
黃俊傑,〈「生命教育」如何可能?〉,《通識教學刊》第24期,桃園,2019年2月。
釋演培,《六祖壇經講記》,臺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14。
蔡璧名,《正是時候讀莊子: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臺北:天下,2015。
de Bary, William Theodore. The Message of the Mind in Neo-Confucianism. New York: Columbia UP, 1989.
de Bary, William Theodore. Learning for One's Self.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1.
#吳展良
Тэги:
#吳展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