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1 Review 醫學雜誌】眼科一甲子,淺談 青光眼疾病演進史 呂大文醫師專訪

【Vol 31 Review 醫學雜誌】眼科一甲子,淺談 青光眼疾病演進史 呂大文醫師專訪

臺灣青光眼關懷協會

54 года назад

314 Просмотров

呂大文

現職
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 科主任
青光眼專科 科主任
經歷
國防醫學院眼科學系教授
台灣青光眼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台灣眼科教授醫學會常務理事
國際奧比斯(ORBIS)飛行醫院志工醫師


青光眼的英文名稱為Glaucoma,日本人稱之為「綠內障」,這是源自於古希臘文 Glaukos 一詞,原意為「水樣的或淡藍色的。」

1851年,Helmholz 發明了直接式眼底鏡
1905年,SchiotzØ發明了測量眼壓的眼壓計

青光眼的治療從以往開始治療到現在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1830年,William Mckenzie 首度描述青光眼病患眼睛的硬度超乎正常。
到了1854年,Albrecht von Graefe推論眼壓升高使青光眼病人的視神經盤會有凹陷的現象,青光眼的定義開啟了青光眼的濫觴。
1920年代隅角鏡的發明第二階段,眼科醫師得以直接觀察前房隅角,使眼科醫師慢慢瞭解到隅角開放性青光眼與隅角閉鎖性青光眼的差異。當隅角閉鎖的情形發生,就不能再點隅角瞳孔放大劑,因為瞳孔放大劑點了之後會造成急性青光眼的發作。
視野計的發明使青光眼進入到一個新的診斷期,青光眼包括視野的缺損,
眼壓上升, 視神經萎縮,有了這定義,這時候才完全建立青光眼疾病的診斷架構。

診斷以後怎麼治療呢?英國一位Duke Elder醫生提倡真正的治療藥物能夠降低眼壓的觀念給青光眼患者。碳酸酐酶口服降壓劑大概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正式在上市。 開始搞定他的病理變化以後,用病理變化去治療,手術慢慢被引入,青光眼病患應該要用手術去治療。 階段開始區分成診斷期和治療期到藥物控制階段。


青光眼疾病現在發現越來越多的原因?

主要還是時代進步,3C產品的普及是首要因素。另外就是遺傳性的問題,再來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歸功於健檢的普及,大部分青光眼能夠早期發現都是在眼科健檢被發現出來。以台灣地區來講健保普及以後,使得病人就醫意願增加,被發現的機會也就增加了,這也是主要因素。也因為媒體不斷的介紹這個疾病知識,讓民眾的病識感提高。
在於檢查設備上,OCT的發明,它是很跨時代性的變化, OCT可以量化的一個基礎,診斷變得比較容易發現,治療效果也更容易評估,這個檢查儀器提供給病患和醫師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的依據。

原發性青光眼,跟遺傳有很大的關係
在台灣地區發現一個遺傳的特性是這樣子,父母有青光眼,小孩得青光眼的機率比一般人多7-9倍,如果說小孩兩個以上有青光眼,就要去反查父母,父母有青光眼機會佔40% ,所以大致可以知道青光眼是一個很強的家族性,有些案例發現的時候都不知道家裡人的疾病,點藥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對方也點青光眼的藥水這才發現整個家族有青光眼,所以說家族性的遺傳有時候也是檢查的重點之一。
如果說為了有效發掘新的青光眼患者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在家族裡面譬如說直系血親有青光眼應該多做篩檢,他發生的機會比你在廣泛的人群裡去做,機會要來得高很多。
以台灣眼科醫學會成立至今滿六十周年,感受到比較深刻的

現行健保制度遇到了瓶頸,第一個因費率的關係,費率很難增加,新藥的引進會比較受限,比如說一些新的藥它在美國的售價,可能都要達到50塊美金以上,像這樣的藥是新藥。但引進台灣就有困難。另外青光眼有一些新型的手術,像一些顯微的降壓手術,那也是有一樣的問題,健保局去給付這樣的手術費用就有他的困難,對患者來說最大的問題,沒辦法用到最新的一些發明,有點可惜。所以怎麼樣能夠,利用這個產官學的互相合作,讓我們的患者能夠得到更新的治療方式,其實這是目前很重要的課題,不論是在健保費用的重新規劃或者是在保險公司做某些方法的放寬,都會有所提升治療的效果及速度。當然最重要就是病人對這疾病認知的重要性,或許目前只能以用自費的身分來做某些處置,這是目前的暫時方式。

在未來,國內治療關於青光眼這個部分,呼籲以學會力量,在產官學讓政府也能夠了解一些新的處置跟治療方式,我們應該要想盡辦法克服困難能夠引進,讓我們國人得以享用到最新科技所發展的一個結果。
Ссылки и html тэги не поддерживаются


Комментарии: